电极断裂在冶炼环节是个大难题,它不仅影响了生产速度,还提高了开支。所以,我们要深入研究电极断裂的成因和应对策略,这对我们来说非常关键。
操作原因探析
电极断裂多因操作不当造成。比如,电极若没连接好,连接点机械强度不够,便难以承受应有的压力。在冶炼车间,操作人员往往对此视而不见。此外,电极下降过程中若撞上非导电物,若电极调节器出错,持续让电极下降,电极与废钢发生挤压,就可能导致电极断裂。这种错误在繁忙的冶炼工作中较为普遍。
冶炼过程中,操作人员众多,失误时有发生。例如,在调整电极时,电极通常下降至接触废钢,电压随之降低。然而,若发生连线断裂等情况,调节器便无法检测到电压下降。因此,无法判断电极是否已正确下降,电极持续下降,最终与废钢挤压导致折断。
控制原因分析
控制环节的细节同样不可忽视。若电极调节器未能捕捉到电弧电流,或是电流数值过低,那么在第二相电极下降时可能会出现问题。比如,如果电极产生了电弧,但调节器没有检测到应有的电流,却仍然让电极继续下降,这可能会导致电极在挤压废钢后断裂。
此外,若液压驱动部分制动力不足或延时设置不准确,电极的动作将不能及时完成。这可能导致电极端头与废钢相撞,从而存在电极折断的可能性。在三相电极上,此类问题通常表现为负荷电流极不平衡、波动大且不稳定。
电极质量问题探究
电极质量不好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。首先,连接处容易出故障,在电炉炼钢时,超过八成的电极故障源于接头断裂或松动脱落。此外,接头本身的品质也存在问题,密度偏低,强度不够,使用中很容易断裂。
接头电阻若过高,通电后温度会迅速升高,热应力也会随之增加,这会提高断裂的风险。另外,如果接头和电极的加工精度不匹配,也会增加断裂的几率。
电极折断的特殊情况
电极折断的情况虽不常见,但某些特定情况需要特别注意。一般情况下,电极折断的可能性并不大,但如果电极的螺孔存在质量问题,其稳固性就会受到影响。在电极自动下降之前,一定要检查正下方的废钢层,看是否有不导电的物质。如果忽略这一环节,可能会为折断埋下隐患。另外,当第一相电极下降并接触废钢时,观察其二次电压是否迅速降低也十分关键。如果电压没有下降,那么电极折断的风险就会上升。
电极内在质量折断防范
电极内部故障需严加防范。从电极生产一开始,就得对接头制作进行细致检查,提高接头密度,从而加强其稳固性。此外,还要对接头电阻率进行严密监控,避免因温度过高而产生严重的热应力问题。
接头和电极的加工必须精确对应,要根据冶炼的具体要求来确定,准确界定它们之间的精确度比例,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减少由于电极内部缺陷导致的断裂事故。
全面防控电极折断
在冶炼车间的日常管理里,我们要特别防范电极断裂的情况。首先,我们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的操作技能培训,让他们彻底掌握电极的操作规范并严格遵守。另外,在购买电极时,必须严格挑选,坚决不用质量不达标的电极。而且,还要定期对电极调节器等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,确保检测等功能能正常工作。
关于最后一个问题,我想和各位聊聊。在日常的冶炼生产管理中,有哪些我们可能忽视却非常重要的预防电极断裂的措施?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分享意见。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,请不要忘记点赞和分享。